【导语】成都映森寻爱整理“重庆9月17日天气预报?9月1日到9月30日天气预报?”的情感咨询,情感挽回找映森寻爱,重庆9月17日天气预报?9月1日到9月30日天气预报?的正规阅读:
本文目录一览:
年国家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服务
5.8.1 技术准备
5.8.1.1 工作情况
2008 年度国家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服务在 5 月 1 日至 9 月 30 日开展,每日一次。由于汶川地震和台风活动以及强降雨影响,2008 年加强并延续了预警预报值班。5月 13 日以后针对地震灾区加密了预报频次,由每日 1 次增加为 2 ~ 3 次,增加了 60 次。预警预报期也从 9 月 30 日延续到 10 月 4 日( 台风“海高斯”登陆) ,11 月 5 日又增加了 1次,增加了 6 天。
2008 年预警预报值班共 159 天,制作预警预报产品 213 份。在中央电视台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 94 次( 其中 4 级 93 次,5 级 1 次) ,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布 94 次,在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上发布 176 次( 3 级以上) ,在国土资源部政府网上发布 94 次。
由于汶川地震区山坡岩土体更加松散破碎、余震不断、强降雨天气频繁出现的情况,加强了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主要是加密了预报频次,适度提高了地质灾害预报等级。制作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产品的频次从每日 1 次增加到每日 3 次,分别在中央电视台早晨 7 点、中午 12 点和晚上 7 点 30 分气象节目发布,并在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随气象节目一起滚动播出,同时在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上实时发布。警示当地居民和抢险救灾人员注意防范地震余震和降雨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警示临时居住帐篷和救灾场所的百姓要避开山体斜坡、河流沟口等易发地质灾害的部位,提醒沿山路行驶的车辆和行人要注意山体滑坡、崩塌落石和泥石流。
适当增加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的频次的工作流程为: 国家气象中心提出,经与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会商后联合发布。西太平洋洋面生成( 强) 热带风暴后,若预测可能影响中国大陆,国家气象中心提前告知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以便针对东南沿海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5.8.1.2 预警产品计算
( 1) 集成了两代预警模型
为了便于新旧预警模型并行使用、相互校验,提高预警预报计算结果的精确性,新的预警预报系统软件中将第一代预警模型( 临界雨量模型) 、第二代预警模型( 显式统计预警模型) 集成在同一系统中( 图 5.35) 。
第一代预警模型( 临界雨量模型) : 基于雨量站点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计算在雨量站点上完成,在雨量站点上生成不同等级的预警等级点。
第二代预警模型( 显式统计预警模型) : 以剖分的网格( 10km ×10km) 为单位,在每个预警网格上计算预警产品值。
图 5.35 两代预警模型集成使用
( 2) 可采用分步式计算与一站式计算两种计算方式
分布式计算主要是分为: 气象数据自动导入-预报产品计算两步进行,便于预警产品计算之前先完成下载雨量、数据导入、数据分布查看等操作( 图 5.36) 。一站式计算: 将数据导入、产品计算从头到尾一步完成,便于日常预警值班的方便快捷。
图 5.36 分步式计算与一站式计算两种计算方式
5.8.1.3 数据管理
( 1) 雨量数据自动下载
当气象部门将前期实况雨量和次日的预报雨量上传到 FTP 地址上后,无论是一站式计算,还是分布式计算方式,预报员使用预警软件时第一步就是直接从 FTP 上下载数据,下载完毕后自动提示,并直接导入软件系统参加计算。
中国地质灾害区域预警方法与应用
( 2) 数据自动备份
根据日常工作需求,软件实现在计算完成后,完成原始雨量数据的自动备份、预警产品结果的自动备份( 图 5.37) 。
图 5.37 数据自动备份
原始雨量数据备份到目录“D: \2008rain\0701\”
Copy ftp: / /129.179.10.68 / c-cma / a-forecast /0701 / 整个文件夹。
预警产品结果数据备份到目录“D: \2008results\0701\”
Copy “data \ publish \ ”下的 3 个文件:
gt080701.doc; gt080701.txt; 080701.bmp; 080701.jpg;
Copy “data \ result \ ”下的 3 个文件 080701.w l; 080701.w p;
Copy “data \ station \080701.w t”
5.8.1.4 数据查询
数据查询功能中,除地质背景环境条件查询( 图 5.38,首先在图层管理栏内打开要查询的地质环境条件数据,然后使用“查看属性”来查看相应的地质环境条件) 外,本次软件改进中主要增加了较强大的雨量数据的查询功能。
雨量查询功能主要是基于雨量站点的原始查询、统计查询以及数据导出等功能。通过右键点击“站点查询”,即可得到各雨量站点的信息,主要包括: 实况雨量、累计雨量、14 时雨量、条件查询 4 个选项卡。
图 5.38 地质背景环境条件查询
实况雨量: 查询结果是所选雨量站点的逐日 24h 雨量值( 图 5.39) 。累计雨量查询结果是所选雨量站点的逐日累计雨量,系统设计为累计 7d 的雨量。
图 5.39 雨量查询窗口
14 时雨量: 查询结果是当前日期 8 时至 14 时的 6h 实况雨量、经过计算得到的当前日期 14 时至昨日 14 时的实况雨量。
条件查询: 主要是一些较复杂的定制查询功能和查询结果导出功能。可以通过选择站号、站名、起始日期、终止日期,进行不同时间段各个雨量站点的累计雨量查询( 图5.40) 。
图 5.40 条件查询
5.8.1.5 预警产品修正
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产品自动完成后,预报员可根据经验或会商结果对预警产品进行修正。关于预警产品修正依据方面,增加了分省易发区图; 产品背景数据补充县界、县名以及地貌简图。
( 1) 增加了分省( 区、市) 易发区图( 图 5.41)
图 5.41 分省( 区、市) 易发区图
( 2) 修正了产品背景数据( 图 5.42,图 5.43)
图 5.42 中国地貌底图
图 5.43 预警区县界县名
5.8.1.6 软件界面与显示
软件界面作了进一步的完善; 图层显示标准化等,如不同雨量用不同的颜色大小进行标记; 不同预警等级的颜色也给出相应的颜色显示标准。
( 1) 软件界面
从每日预警值班的角度,进一步完善和简化了预警软件界面,图层控制管理窗口使用更加清晰方便( 图 5.44) 。
图 5.44 完善后的软件界面
( 2) 图层显示标准化
不同雨量用不同的颜色大小进行标记。关于当日 8 点、14 点雨量显示的相关约定根据雨量大小( 子图号均为 34) ( 图 5.45) :
图 5.45 8 点实况雨量显示标准化
≥250mm: 深红色( 253) ,RGB 为 151 31 23; 子图宽度和高度均为 60;
100 ~ 250mm: 粉红色( 183) ,RG B 为 255 0 191; 子图宽度和高度均为 50;
50 ~ 100mm: 蓝色( 5) ,RG B 为 0 0 255; 子图宽度和高度均为 40;
25 ~ 50mm: 浅蓝色( 19) ,RG B 为 135 135 255; 子图宽度和高度均为 30;
10 ~ 25mm: 绿色( 90) ,RG B 为 0 175 0; 子图宽度和高度均为 20;
< 10mm: 浅绿色( 7) ,RG B 为 0 255 0; 子图宽度和高度均为 10。
( 3) 预警等级颜色标准化
( RGB,图 5.46)
图 5.46 预警等级颜色标准化
5.8.1.7 矢量化网上发布
将发布的预警产品格式改为矢量化格式,从而实现预警产品查询的方便快捷和精确定位( 可直接查询到县级行政区域) ( 图 5.47) 。根据需要可实现雨量数据的实时显示与查询; 同时,能够满足每日多次预警产品的发布需求。
图 5.47 改进的矢量化网上发布及放大后效果
5.8.2 5 级地质灾害警报区
2008 年汛期,共发布了 1 次 5 级预警预报信息。我们对这次预报的地质灾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
5.8.2.1 5 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情况
2008 年 7 月 20 日下午,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收到中国气象局的天气预报: 未来 24 小时( 7 月 20 日 20: 00 ~7 月 21 日 20: 00) 甘肃南部、四川中部和北部、陕西西南局部、宁夏南部局部等地震影响区,以及吉林东南部、辽宁东部有暴雨( 50mm) 。其中甘肃南部局部、四川中部局部和北部局部,以及吉林东南局部有大暴雨( 100mm) 。
针对气象局降雨预报和预测暴雨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经过与被预警区省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技术单位和气象局会商,我们发布了如下预警预报信息: 今日 20: 00 至明日 20:00,甘肃南部、四川中部和北部、陕西西南局部、宁夏南部局部等地震影响区,以及吉林东南部、辽宁东部局部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 3 级) 。其中,甘肃南部局部、四川中部局部和北部局部等地震重灾区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大或很大( 4 ~5 级) ( 图 5.48) 。
图 5.48 7 月 20 日降雨预报等值线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区域
5.8.2.2 地质灾害发生情况与地质环境条件
根据四川、甘肃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获得反馈信息,7 月 20 日晚至 7 月 22 日期间,四川省东南部发生较大地质灾害 47 处; 甘肃省南部发生较大地质灾害 8 处。
四川省 7 月 20 ~22 日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四川省东部和中南部。在地质环境分区上分别属于盆地东华蓥山平行岭谷地质环境区和峨眉山高中山地质环境区。
盆地东华蓥山平行岭谷地质环境区: 以剥蚀构造地形为主,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山高谷深,岭谷相间,山岭海拔 700 ~1700m,间以石灰岩槽状谷地或山间小盆地,山间盆地一般海拔 300 ~500m,相对高差 100m 左右。地形坡度 30° ~35°,背斜山地区较陡。侏罗系分布最广( 达 80%以上) 。地层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岩屑长石砂岩、粉砂岩不等厚互层组成软硬相间的岩体主要组合。构造呈北东—北北东走向,由一系列平行的狭长不对称箱状背斜组成,断裂少见。区域地壳属间歇性面状抬升,地壳活动较强。区域最大地震震级为 5.75 级,地震基本烈度为Ⅵ-Ⅶ。
峨眉山高中山地质环境区: 以高中山地貌为主,地势由北向南渐增,海拔 1000 ~3700m,切割深度 500 ~1000m,地形坡度15° ~40°,山坡上缓下陡,山顶圆缓,沟谷狭窄。地层包括下古生界的碳酸盐岩、变质岩,以及中生界的砂岩、泥岩和火山喷发的玄武岩等。软硬相间的岩体组合,类型较多,岩层较破碎。构造以南北向的褶皱、断裂为主,兼有北东向、北西向断裂切割,地层错落,岩层破碎,地壳活动较强,地震烈度为Ⅷ度。滑坡、崩塌、泥石流较发育。
甘肃省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陇南山地。该地区属西秦岭山地,地势西高东低,海拔 2500 ~4500m,地形强烈切割,水文网发育,相对高差 1000 ~2000m,属中高山地形。岩土体类型以变质岩岩组、碳酸盐岩岩组为主,碎屑岩类和黄土零星分布。年平均降雨量一般为600mm,7 ~ 9 月 3 个月降雨量占全年的 65% ,多暴雨。植被覆盖率达 30% ~ 46% 。属于滑坡、泥石流中等-高-极高发育地区。
5.8.2.3 预警预报效果分析
7 月 20 日对甘肃南部局部、四川中部局部和北部局部等地震重灾区发布了 4 ~ 5 级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7 月 21 ~22 日,地质灾害大量发生,实际发生区在四川东南部和甘肃南部。甘肃南部和中部局部的预报是准确的,四川北部没有报准的原因是实际降雨发生了偏移。20 日预报的暴雨中心是南部局部、四川中部局部和北部局部等地震重灾区,而实际暴雨中心却落在了四川东南部和甘肃南部以及陕西西南部( 图 5.49) 。
5.8.3 2008 年预警预报效果分析
本章选取 2008 年 7 月和 8 月的预报情况进行分析。
5.8.3.1 成功预报情况分析
实际计算时,如果当日仅有 1 个预报区,则按 1 个区计算; 如果有多个预报区,则按实际预报区个数计算,3 级、4 级和 5 级区共同参与计算。采用第 3 章 3.7 节建立的计算公式,计算出 2008 年 7,8 月预报准确率( 表 5.11) 。
图 5.49 7 月 21 日预报降雨、实际降雨与地质灾害点分布对比
表 5.11 2008 年 7,8 月预报准确率
表 5.11 列出 7 月共发布 93 个预报区,有 30 个准确预报区,平均预报准确率为32.26% 。8 月共发布 64 个预报区,有 14 个准确预报区,平均预报准确率为 21.88% 。每日预报准确率的变化从 0 ~100%均有,显示地质灾害发生的准确情况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同时与降雨量的情况有一定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造成预报准确率较低。遇到大范围强降雨出现时,预报准确率会有所提高。
5.8.3.2 空报情况分析
实际计算时,如果当日仅有 1 个空报区,则按 1 个区计算; 如果有多个空报区,则按实际个数计算,三级、四级和五级区共同参与计算。空报率和准确率之和为 1。采用第 3 章 3.7建立的计算公式,计算出 2008 年 7,8 月空报率( 表 5.12) 。
表 5.12 2008 年 7,8 月空报率
根据表 5.12 空报率的计算结果,7 月的平均空报率为 67.74%,8 月的平均空报率为78.12% ,空报率较大,主要是因为预报降雨与实际降雨偏差较大所致。
表 5.13 2008 年 7,8 月漏报率
2008 年 7 月 20 日预报降雨和实际降雨情况可以看出,两个预报 100mm 的地区,其中一个降雨量不到10mm,另一个区中最大降雨量仅为40mm,降雨中心完全偏离预报区域,且降雨中心最大降雨量为 73mm,与预报 100mm 相差 27mm( 图 5.50) 。
图 5.50 7 月 20 日预报雨量与实际雨量对比图
5.8.3.3 漏报情况分析
采用第 3 章 3.7 建立的计算公式,计算出 2008 年 7,8 月漏报率( 表 5.13) 。
根据表 5.13 显示的计算结果,7 月的平均漏报率为 66.87% ,8 月的平均漏报率为86.54% ,漏报率较大,主要是因为地质灾害预报是针对比较大的云团或台风等强对流天气引起的地质灾害的预报准确率较高,而对于局地暴雨等天气情况引发的地质灾害预测较低。
5.8.4 暴雨日数与地质灾害
将汛期( 5 ~9 月) 全国暴雨日数与地质灾害点分布叠加( 图 5.51) 。
显示暴雨日数较大的地区集中分布在广东南部、广西南部、湖北东部等地。图 5.52 暴雨日数分段与单位面积地质灾害点统计,灾害点密度较大的区域集中在暴雨日数在 3 ~5 日之间,而在暴雨日数 >10 日的区域地质灾害点密度并不是最大的,即总体上,暴雨日数分布与地质灾害点密度分布对应关系不好。
图 5.51 2008 年 5 ~9 月全国暴雨日数与地质灾害点分布( 台湾省专题资料暂缺)
图 5.52 2008 年 5 ~9 月全国暴雨日数分段与单位面积地质灾害点统计
5.8.5 强降水过程引发地质灾害分析
2008 年汛期( 5 ~ 9 月) 全国共有 8 次强降水过程,在地质灾害多发区引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 1) 2008 年 5 月 25 ~31 日强降水过程
2008 年 5 月 25 ~ 31 日,华南大部,特别是广西、贵州、广东局部发生一次强降水过程,过程降水量达 50 ~200mm。在全国多个省份引发了 365 处重大地质灾害。其中: 湖南 206处,广西 32 处,贵州 17 处等( 图 5.53) 。
图 5.53 2008 年 5 月 25 ~31 日强降水过程与地质灾害点分布( 台湾省专题资料暂缺)
从图5.54降水量分段与单位面积灾害点个数统计来看,过程降水量在50~200mm范围内,地质灾害点密度均较大,特别是过程降水量大于200mm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广西东北部、广东中北局部地区,地质灾害点分布更为集中,密度达7.4处/100km2;过程降水量为150~200mm的区域,覆盖了贵州、广西两省(区)交界地区,密度也较大,达2.8处/100km2。从全国统计来看,5月25~31日88.8%的地质灾害点位于累积雨量50~100mm范围内,全国地质灾害点主要是由本次强降水过程引发的。
图5.54 2008年5月25~31日降水量分段与单位面积地质灾害点统计
(2)2008年6月6~19日强降水过程
2008年6月6~19日,在我国的华南大部,特别是广东、广西、江西等地持续出现强降水过程,过程降水量达200~800mm。全国多个省份596处灾害点。其中:江西147处,广西126处,湖南88处,广东55处,浙江33处,云南23处等(图5.55)。
图5.55 2008年6月6日~19日强降水过程与地质灾害点分布(台湾省专题资料暂缺)
从图5.56降水量分段与单位面积灾害点个数统计来看,过程降水量在200~800mm范围内,地质灾害点分布最多,占全国灾害点总数的70.5%。过程降水量大于800mm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广东的东南局部,为地质灾害不易发地区,没有灾害点出现;过程降水量400~800mm的区域基本覆盖了广东、广西、江西、浙江、安徽等省(区)的山地(地质灾害高发区),地质灾害分布最为广泛,地质灾害点密度为4.6~6.4处/100km2;过程降水量200~400mm的区域覆盖了云南、重庆、湖南等地,地质灾害分布广泛,灾害点密度为6.4处/100km2。可见,本次大范围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受到此次强降水过程的控制。
图5.56 2008年6月6~19日降水量分段与单位面积地质灾害点统计
(3)2008年7月6~10日强降水过程
2008年7月6~10日,华南大部、贵州东部、江南中西部、江汉东部、江淮西部、黄淮中东部、吉林北部等地出现了贯穿南北的强降水过程,全国多个省份共76处重大灾害点,其中:广东13处,湖北13处,安徽9处,广西2处等。
从图5.57降水量分段与单位面积灾害点个数统计来看,随着过程降水量增大,地质灾害点密度明显呈现增多趋势,特别是过程降水量介于100~300mm的区域,地质灾害分布点密度为0.8处/100km2;过程降水量大于300mm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广东的东南局部,为地质灾害不易发地区,没有灾害点出现;过程降水量在0~100mm范围内,也有大量灾害点分布。可见,此次强降水过程分布广泛,除降水中心灾害点个数较多外,在其他降水范围内仍有很多灾害点分布。
图5.57 2008年7月6~10日降水量分段与单位面积地质灾害点统计
(4)2008年7月20~24日强降水过程
2008年7月20~24日,四川盆地、黄淮、江淮等地普降暴雨到大暴雨,过程雨量50~200mm。在多处引发了大量地质灾害,其中四川50处,湖北29处,湖南26处,陕西7处,重庆6处,贵州6处等。
从图5.58降水量分段与单位面积灾害点个数统计来看,灾害点密度最大的区域过程降水量主要介于100~150mm之间,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北、湖南等地质灾害多发区,而在过程降水量更大(>200mm)的区域,灾害点密度反倒相对较小,主要是因为这部分区域主要位于山东、河南、湖北等省份的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可见山区或者说地质灾害多发区的灾害发生,主要受到强降水过程的控制,也即只有强降水过程落在地质灾害多发区时,地质灾害才会大量发生。
(5)2008年7月31日至8月2日强降水过程
2008年7月31日至8月2日,安徽、江苏局地出现强降水过程,累计降雨量50~200mm,局地250~530mm。最大降雨中心位于安徽的东北局部(>300mm),无灾害点发生;次级降雨中心位于安徽南部,为灾害多发区,引发灾害10处。
图5.58 2008年7月20~24日降水量分段与单位面积地质灾害点统计
从图5.59降水量分段与单位面积灾害点个数统计来看,也反映了这一特点,灾害点主要分布在过程降水量100~300mm的区域。在10~100mm覆盖的其他区域,有一些灾害点零星分布。
图5.59 2008年7月31日至8月2日降水量分段与单位面积地质灾害点统计
(6)2008年8月13~17日强降水过程
2008年8月13~17日,长江中上游、江淮地区等地大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降雨量普遍在50mm以上,湖北南部和东部、湖南西北部、河南东南部、安徽西部等地有100~200mm,部分地区超过200mm。在湖北、湖南、重庆等地引发大量灾害。其中湖南27处,湖北14处,四川12处,贵州6处,陕西3处,重庆2处。
从图5.60降水量分段与单位面积灾害点个数统计来看,灾害点密度最大的区域主要集中落于降水量大于200mm的区域,因为该区域位于湖南西北局部地区,降水强度的大幅度集中[24h降水量湖南桑植(164.4mm)、通道(113.4mm)、平江(108.0mm)破历史同期记录],引发了大量的群发地质灾害。
(7)2008年8月28~29日强降水过程
2008年8月28~29日,湖北、安徽、重庆等地两天累计雨量一般有50~250mm。在湖北引发了7处,重庆引发了4处地质灾害。
从图5.61降水量分段与单位面积灾害点个数统计来看,灾害点主要集中分布在过程降水量大于50mm的区域,该区域主要位于湖北、湖南北部、重庆大部两日累积雨量基本都达到暴雨级别,降雨强度大,地质灾害频发。
图5.60 2008年8月13~17日降水量分段与单位面积地质灾害点统计
图5.61 2008年8月28~29日降水量分段与单位面积地质灾害点统计
(8)2008年9月22~27日强降水过程
2008年9月22~27日,四川省9个县(市)降了大暴雨;北川县连续5d出现暴雨;彭山和新都2个县(市)日降水量突破9月历史极值。地震灾区部分地方道路中断,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频发,重大灾害点达40处(图5.62)。地质灾害点密度最大区域位于100~200mm降水量区域,其次为50~100mm区域。
从图5.63降水量分段与单位面积灾害点个数统计来看,灾害点主要集中分布在过程降水量100~200mm的区域,主要位于四川西部南北延伸地带。
5.8.6 台风暴雨引发地质灾害分析
2008年汛期(5~9月)全国共有6次台风登陆我国大陆,带来了丰富强降水,对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引发作用。
(1)热带风暴“风神”(6月25~29日)
6号热带风暴“风神”6月25日清晨在深圳登陆。受其影响,广东、福建、广西、江西、湖南等地降大到暴雨,在广东、江西、浙江、广西等省(区)引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
从不同降水量分段的灾害点密度来看,过程降水量在50~400mm之间时,灾害点分布较多,特别是100~200mm、300~400mm过程降水量时,灾害点密度分别达到了1.2处/100km2和1.6处/100km2。而降水量大于400mm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广东东南沿海局部地区,灾害少发(图5.64)。本时段的地质灾害点主要是由于台风带来的集中降水引发的。
图5.62 2008年9月22~27日强降水过程与地质灾害点分布(台湾省专题资料暂缺)
图5.63 2008年9月22~27日降水量分段与单位面积地质灾害点统计
图5.64 热带风暴“风神”(6月25~29日)诱发灾害点分布统计
(2)热带风暴“海鸥”(7月19~20日)
7号热带风暴“海鸥”7月15日下午在菲律宾以东海面上生成。17日在台湾省宜兰县登陆,18日在福建省霞浦县再次登陆。受其影响,福建、广东、浙江、江西等地相继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在广东、福建两省引发了7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小型灾害(图5.65)。
图5.65 热带风暴“海鸥”(7月19~20日)诱发灾害点分布统计
本次降水过程具有降水面积相对集中的特点,过程降水量大于50mm的区域面积较小,灾害点集中分布在过程降水量100~150mm的局部区域。
(3)热带风暴“凤凰”(7月28日至8月2日)
第8号热带风暴“凤凰”于7月25日下午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28日早晨在台湾省花莲登陆,同日22时在福建省福清市再次登陆,登陆时为台风强度(中心附近风力12级)。受其影响,浙江东南部、福建中北部等地普降大到暴雨,部分地区大暴雨或特大暴雨;长江口、福建、浙江等地出现8~10级大风,局部达14级。在安徽、福建、广东、江西等省份引发了35处群发型地质灾害。
过程降水量大于300mm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安徽东部与江苏交界地区,属地质灾害不易发区,无灾害点分布。而过程降水量在100~300mm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安徽南部等地质灾害多发区,降水集中,地质背景环境条件脆弱,地质灾害大量发生(图5.66)。
图5.66 热带风暴“凤凰”(7月28日至8月2日)诱发灾害点分布统计
(4)强热带风暴“北冕”(8月7~9日)
强热带风暴“北冕”8月6日傍晚在广东省阳西县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0级;并于7日下午在广西东兴市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受其影响,华南大部以及云南普降大到暴雨,局部降大暴雨或特大暴雨,过程最大降水量超过400mm。引发130处地质灾害,其中:四川50处,湖北29处,湖南26处,陕西7处,重庆6处,贵州6处等。
从过程降水量分段的灾害点密度来看,降水量大于200mm的区域分布在广西南部的局部区域,地质灾害低发。而降水量50~100mm的区域分布在云南东部、广西中部、广东中部等灾害多发区,灾害点密度达1.4处/100km2(图5.67)。
图5.67 强热带风暴“北冕”(8月7~9日)诱发灾害点分布统计
(5)强台风“森拉克”(9月14~16日)
强台风“森拉克”于9月14日凌晨在台湾省宜兰县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5级(48m/s)。“森拉克”具有发展快、强度强,移动慢、路径异常,正面袭击台湾,影响台湾和东海时间长等特点,降水集中在福建东北沿海、浙江东南沿海局部,无典型的台风引发灾害报告(图5.68)。
图5.68 强台风“森拉克”(9月14~16日)诱发灾害点分布统计
(6)强台风“黑格比”(9月23~27日)
强台风“黑格比”于9月24日晨在广东省电白县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5级(48m/s)。“黑格比”带来的强降水过程与强热带风暴“北冕”相似,地质灾害点密度最大的区域过程降水量介于100~200mm之间,在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引发了大量地质灾害(图5.69)。
图5.69 强台风“黑格比”(9月23~27日)诱发灾害点分布统计
5.8.7 第一代与第二代区域预警系统应用对比
以2007年7~8月和2008年7~8月空间预报准确率核算,前者约为40%,后者约为27%,但后者预警面积仅为前者的四分之一,大大减少了预警区域,等于减少了防灾相应成本。
采用两套系统以2008年5月1~15日实际预警情况开展了对比分析(表5.14)。
表5.14 2008年汛期第一代与第二代区域预警系统应用对比
结论是,第二代预警系统在继承第一代系统临界雨量判别优势的基础上,突出反映了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在预警准确度、精细度等多个方面有较大改进。
气象杯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竞赛试卷答案(小学组)
“气象杯”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竞赛试卷(小学组) 县(市)区_____ 学校______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一、判断题(30分,每题1分)。1、气象上把风的来向确定为风向。(对)
2、下雨天,不要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躲雨。(对)
3、云是由悬浮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对)
4、冷空气会造成气压下降。(错)
5、霜降意味着霜是从空中降下来的(错)。
6、“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有声。撑伞困难,高的草不时倾伏于地”目测风力等级为6级。(对)
7、云层越厚越暗,预示大雨即将来临(对)。
8、出现台风暴雨天气时,最好呆在家中,关好门窗。(对)
9、雪深是从积雪表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对)
10、在山区,要注意防范山洪、泥石流。如果上游来水突然混浊、水位上涨较快时,应立即过河。(错)
11、城市里不会发生干旱灾害。(错)
12、降水量是指某一时间段内未经蒸发、渗漏的降水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深度,以毫米为单位。(错)
13、天气预报中的“气温10-22℃”,其中,10℃表示一天中的最低温度。(对)
14、一年中平分白天黑夜(昼夜长短一样)的节气是春分、冬至。(错)
15、天越蓝说明空气湿度越大。(错)
16、在电闪雷鸣的天气里,不要打电话、看电视,并把电视天线插头及电源线插头拔下。(对)
17、温度越低,湿度越大,人越感觉冷。(对)
18、气温越高,湿度小,风速大,森林火险等级越高。(对)
19、冬天不会打雷。(错)
20、雷雨天气时,躲到大型金属广告牌下避雨。(错)
21、气象上所说的气温,是指气象观测所用的百叶箱中离地面1.5米高处的温度。(对)
22、你面北而站,风从你背后吹来,使你感觉被往前推,由此判断当时是吹北风。(错)
23、打雷的时候往往伴有闪电,我们会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对)
24、赤道地区是全球气温最高的地区(对)。
25、“神舟”飞船选在晚上发射的原因,是便于飞船发射升空时地面人员和设备的观测。(对)
26、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对)
27、气象灾害预警信号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红色气象灾害代表特别严重。(对)
28、台风与强热带风暴相比,台风破坏力更大。(对)
29、天气现象符号“△”的含义是冰雹。(对)
30、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称为“飓风”。(对)
二、单项选择题(70分,每题1分)。
1、1989年12月,第44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每年(C)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A、8月 B、9月 C、10月
2、每年的(A)为“世界气象日”。
A、3月23日 B、1月21日 C、12月1日
3、丽水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由(A)三部分构成。
A、名称、图标分级、含义 B、名称、图标和颜色 C、颜色、图标和含义
4、丽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极端最高气温是(C)℃。
A、45.1℃ B、44.5℃ C、43.2℃
5、露,是水汽冷却(C)而成。
A、凝华 B、冻结 C、凝结
6、森林火险等级预告为五级时,林区需要注意什么:(C)
A、林区要注意野外用火安全 B、林区要控制野外用火 C、林区要禁止一切野外用火
7、空气温度是表示空气(A)程度的物理量。
A、冷热 B、潮湿 C、多少
8、为防雷击,户外避雨,不宜在(C)避雨,同时也要远离高压线和变电设备。
A、路边 B、桥下 C、大树下
9、雾,是悬浮于近地面层中的大量微小(C)。
A、细沙 B、尘土 C、水滴
10、冰雹,是坚硬的球状,锥装或形状不规则的(C)降水。
A、自然 B、液态 C、固态
11、霜,是(B)在地面和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
A、水 B、水汽 C、冰
12、地球上出现的潮汐现象是由于(B)的作用。
A、地日吸引力; B、地月吸引力 C、地转偏向力
13、当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正在家里(楼房),应如何避震(A)。
A、躲进小房间 B、去楼道 C、原地不动
14、气象部门通常将大于或等于(A)的天气称为高温天气。
A、35℃ B、38℃ C、40℃
15、雷击、冰雹、大风等气象灾害发生后,我市的气象灾情报灾热线电话是(A)。
A、800-6571-323 B、800-6571-321 C、800-6571-121
16、拨打以下哪个电话号码可获得准确及时的天气预报信息。(B)。
A、121 B、96121 C、51121
17、天气预报中常提到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区域常为(B)天气。
A、凉爽 B、晴热 C、温暖
18、天气预报中的暴雨是指:某地24小时累积降水量大于或等于(B)。
A、30毫米 B、50毫米 C、100毫米
19、当某气象台发布了红色预警信号,表示未来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B)以上。
A、37℃ B、35℃ C、40℃
20、我市制作并发布天气预报的单位是(B)。
A、广告公司 B、气象局 C、电视台
21、下列哪种手段不能起到抗旱的作用。(C)。
A、人工增雨 B、植树造林 C、农业开发
22、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来自(C)。
A、南极洲 B、欧洲 C、北极及西伯利亚
23、晴天时一日之中最低气温常出现于(C)。
A、上午6时 B、凌晨 C、日出前
24、雪花的形状极多,有星状、柱状、片状等,但雪花的基本形状与冰分子一样都是(C)形。
A、三角形 B、四边形 C、六边形
25、下面哪一组(A)属于气象能源。
A、风能、太阳能 B、风能、核能 C、水能、太阳能
26、厄尔尼诺是指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B)的现象。
A、异常降温 B、异常增温 C、没有变化
27、下列哪种天气现象(C)对交通运输影响最大,也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A、露 B、霜 C、雾
28、全球(C)指的是一个由大气圈、水圈、冰冻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组成的十分复杂的系统。
A:天气系统 B:气候系统 C:陆地系统
29、(A)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A:气候资源 B:煤炭 C:石油
30、台风生成于(A)。
A、热带洋面 B、温带洋面 C、青藏高原
31、土壤能含蓄大量雨水,土地上的森林植被是土壤最有力的保护者,失去这种保护,土壤就会沙化,或者发生严重水土流失。因此(A)也是保护人类自己。
A、保护植被,保护生态环境 B、保护耕地,保护水源 C、保护森林,保护生物
32、(A)对地面气候有温室效应,所以人们称之为温室气体。
A、二氧化碳 B、氦气 D、氢气
33、下列城市中被称为“雾都”的是(C)。
A、东京 B、纽约 C、伦敦
34、夏天,水泥墙、水管“冒汗”,预示天气的变化是(B)。
A、天气将变得晴朗起来 B天要下雨了 C、出现大雾天气
35、泥石流是我市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产生泥石流的最主要的原因是(C)。
A、降水 B、高温 C、森林植被遭到破坏
36、气象上常用的候温,是指(B)天的平均气温值。
A、10 B、5 C、15
37、空气污染与天气条件关系密切,在一天当中,一般(A)空气污染比较严重。
A、中午 B、傍晚 C、早晨
38、短时强降水在山区容易造成(A)。
A、山洪 B、鼠灾 C、内涝
39、下列哪一个城市不属于长江流域的“三大火炉”之一。(A)。
A、上海 B、南京 C、重庆
40、气象上以候平均气温划分季节,侯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C)℃才定为夏季。
A、18℃ B、20℃ C、 22℃
41、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物候现象。(B)
A、开花 B、洪水 C、蝉鸣
42、我国现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也是我国物候学研究创始者,他是(B),他曾担任浙江大学校长。
A、叶笃正 B、竺可祯 C、涂长望
43、台风是一种在热带海洋上生成的强烈涡旋,其近中心风力达(B)级以上。
A、10 B、12 C、8
44、热带气旋根据强度来划分,以下等级最低的为(A)。
A、热带低压 B、热带风暴 C、台风
45、看到人工增雨作业后落下的火箭残片,错误做法是(C)。
A、报告老师或家长 B、报告当地气象部门 C、拿回家保管
46、在相同区域内,草地的温度比水泥地的温度要(A)。
A、低 B、高 C、一样
47、丽水属于哪个气候带(A)。
A、亚热带 B、温带 C、热带
48、为了安全,施放气球应使用(B)气体。
A、氢气 B、氦气 C、氮气
49、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是(B)年发射的。
A、1976年 B、1988年 C、2000年
50、我国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离地高度为(C)。
A、8000千米 B、16000千米 C、36000千米
51、臭氧是一种天蓝色、有臭味的气体,臭氧层可吸收和滤掉太阳光中的(A),保护地球生物生存。
A、紫外线 B、红外线 C、可见光
52、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是什么能源?(A)
A、可再生能源 B、不可再生能源 C、不属于能源范畴
53、(C)级以上的大风与雷暴雨天,禁止在露天进行悬空作业。
A、四 B、五 C、六
54、彩虹一般出现在(C)。
A、早晨 B、晚上 C、雨过天晴
55、暴雨橙色预警信号,表示近(B)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已达50毫米以上,并可能持续。居民应尽可能停留在室内或者安全场所避雨,危险地带以及危房居民应及时转移到安全场所避雨。
A、1小时 B、3小时 C、6小时
56、天空中出现(B)时,容易发生雷阵雨或冰雹等天气现象。
A、高积云 B、积雨云 C、卷云
57、雷雨天气发生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B)。
A、给朋友打电话 B、坐在汽车里 C、平躺在田野里
58、寒潮来袭,最突出的变化是(A)。
A、气温急剧下降 B、气温急剧升高 C、气温无变化,出现大风降雨
59、寒潮一般出现在一年中的哪些季节(A)。
A、春季 秋季 冬季 B、春季 夏季 冬季 C、夏季 秋季 冬季
60、大禹治水的功绩在于(A)。
A、疏通黄河 兴修水利 B、建筑提防 填高洼地 C、建筑提防
61、城市热岛效应是指(B)。
A、郊区温度高于市区温度 B、市区温度高于郊区温度 C、市区温度与郊区温度一样
62、2006年哪一个台风穿过我市庆元县,并对庆元南部造成严重影响(B)。
A、云娜 B、桑美 C、悟空
63、避雷针的作用在于(B)。
A、避开雷电的侵扰 B、把雷电引向自身以避免其他物体受到侵害 C、使雷电远离避雷针周围物体
64、雷击是有选择性的,以下那些建筑物不易遭雷击(B)。
A、高大建筑物 B、木质平房 C、靠近河、湖、池、沼地区的建筑物
65、在高海拔的山区煮不熟饭是由于(C)。
A、气温低 B、湿度大 C、气压低
66、我国最近发射的气象卫星是(B)。
A、风云二号C B、风云二号D C、风云二号A
67、泥石流到来前有何预兆?(B)。
A、雨后道路泥泞 B、暴雨过后山谷中传来雷鸣般的响声 C、山上树叶向同一个方向晃动
68、冷空气、强冷空气、寒潮,哪种过程降温幅度最大?(C)。
A、冷空气 B、强冷空气 C、寒潮
69、建房或买房时,在利用气候资源方面主要考虑的是(A)。
A、日光和降水 B、降水和风向 C、日光和风向
70、坐汽车时遇到强雷电,下列哪种措施是正确的(B)。
A、迅速开门下车 B、安稳地坐在车里 C、打开车门,但不下车
哪里有地震吗?
有地震。9月28日11时57分在广西河池市东兰县(北纬24.33度,东经107.40度)发生3.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强降雨是什么意思 强降雨天气要注意什么
强降雨是我们大家很多人都听说过的,而最近我国很多地区都受到了暴雨的影响,但很多人都不太清楚强降雨的意思,那么我们便来了解一下强降雨是什么意思?强降雨天气要注意什么?
强降雨是什么意思
强降雨在气象学上一般被称之暴雨,或叫强降水,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降水量是指一定时段内的降水深度,国际上以毫米为单位。1小时内的雨量为16毫米或以上的雨;在气象部门,各级降水强度都有专门用语:以24小时降水量为标准,降雨量不足10毫米为小雨;24小时内的雨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从雨水的利用和洪涝的预防出发,又按雨强分为一般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12小时的雨量不到70毫米,或24小时雨量不到100毫米的暴雨称为“一般暴雨”。12小时的雨量超过70毫米但小于140毫米,或24小时雨量在100毫米以上200毫米以下的暴雨称为“大暴雨”。凡12小时的雨量在140毫米以上,或24小时雨量在200毫米以上的暴雨称为“特大暴雨”。
强降雨天气要注意什么
首先在出门前一定要关好窗户,关闭相应的电器,最好切断电源。并且将阳台摆放的物品或者晾晒的衣服收回到自己家中,以免被风吹落砸到别人。在强降雨的天气出行时,尽量不要依靠围墙或者高的建筑行走,因为在这种极端天气下有建筑物倒塌砸落他人的危险。同时也要注意观察,避开有漩涡的地方,尽量不要走水洼多的地方,切勿在深水区逗留。其次,如果发生强降雨天气,你是驾驶出行。你一定要放慢车速,因为雨水会使得地面与轮胎的摩擦力减小,一定会影响刹车灵敏度,因此在雨中一定要放慢行驶。还有在雨中行驶时,一定要加大车间距,随时注意前方驾驶车辆,做好应急措施准备。还有,如果你通过深水区,水位已经到达轮胎的2/3,千万不要冒险前进,尽量绕行,不要强行通过。最后,在强降雨天气的情况下,尽量待在家中。千万不要饮用生水,和一些浑浊的水,尽量饮用开水或者瓶装水等等。此外,雷雨天气容易引发泥石流,洪灾,等等,在野外的人群尽量迅速远离危险地带。
中秋假期将出现大范围强降雨
中央气象台预计,9月17日夜间至20日,我国雨水呈现逐渐增多增强的态势,西北地区东部、西南地区东部、江汉、黄淮、华北、东北等超过10省(市区)将自西向东陆续出现强降雨,此次降雨过程以稳定性降雨为主,降雨影响范围广,波及地区多,降雨量大,且降雨时段与中秋节假期重合,需要特别注意。降雨具体影响时间为:17日夜间至19日白天,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及西南地区东部。18日夜间至19日,华北、黄淮、江汉等地降雨加强。20日,降雨区域将移至内蒙古东南部、东北地区中南部。其中,四川东北部、重庆、陕西中南部、湖北中西部、河南中北部、山东北部、山西中南部、河北南部和东部、天津、辽宁中南部、内蒙古东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上述地区累计降雨量有30~60毫米,部分地区80~120毫米,局地可达150~180毫米。
强降雨应对措施
暴雨期间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应尽可能绕过积水严重的地段,要注意观察,贴近建筑物行走,防止跌入窨井、地坑等。当身处户外无法及时找到安全避雨场地时,需远离树木和桅杆,不要站在山顶、楼顶或其他导电性高的物体上;不要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遇到闪电打雷时不宜把羽毛球拍、钓鱼杆、竹杆等扛在肩上。预防居民住房发生小内涝,可因地制宜,在家门口放置挡水板、堆置沙袋或堆砌土坎,危旧房屋或在低洼地势住宅的居住人员应及时转移到安全地方。
下个星期一至星期五的天气预报
北京2015年04月20日 周一 晴转多云 22°C 10°C 微风 周二 21日 晴 27°C 11°C 微风 周三 22日 晴转多云 28°C 13°C 微风 周四 23日 多云 27°C 13°C 微风 周五 24日 多云 24°C 13°C 微风想知道哪个城市的天气预报可以到天气预报门户网站查询,T M美国进口普卫欣祝您生活愉快!
【总结】以上是“重庆9月17日天气预报?9月1日到9月30日天气预报?”的情感分析,分手挽回找映森寻爱老师,更多9月1日到9月30日天气预报的阐述关注https://jn8n.com/
长按复制微信号:13410881630 添加名师
1对1专业情感挽回咨询
标签: 重庆9月17日天气预报